慈利县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,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边缘,坐落在澧水的中上游。公元前后秦统一中国时,这里就设有地方行政区,最初名为慈姑县,属黔中郡。到了汉代改为零阳县低息配资炒股网,到了隋朝开皇十八年,又以“七俗淳慈,得物产利”之意改称慈利县,唐朝、五代、宋代一直沿用“慈利”作为县名。元朝初年改为慈姑州,随后改成慈利州;明朝太祖即位初年降为慈利县,此后县名一直沿用至今。由此可见,慈利县确实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名城。
慈利县是一个“七山半水分半田,一分道路和庄园”的山区县。全县地势以西北高、东南低为基调,山岭叠叠,地表起伏明显。最高点海拔约1409.8米,最低点仅有75米,地貌起伏很大,山水景致交错。
展开剩余77%慈利溪河密布,水系发达,气候较为温暖,降雨充沛。这里的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,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煤、磷、钾、大理石、石灰石等共27种。境内风景优美,名胜古迹也不少:有在溪河边的楚白公城遗址、道教胜地五雷山、唐代修建的国寺梅花殿、明代建成的九溪卫古城等。被誉为“闯眼突兀,奇甲天下”的索溪谷风景区,更是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。
慈利还是人才辈出的地方,尤其在军事人才方面,在近代历史上有不少慈利人活跃在国防和抗日民族独立的战场。众所周知的黄埔军校,自第三期开始就有来自慈利的学员,一直延续到第23期,总共有84名慈利男儿走出黄埔军校,投身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。
关于慈利县著名人物的详细介绍,笔者建议大家参考《慈利县志》。这部版本的《慈利县志》是新中国成立后,慈利县政府于1990年组织编撰的第一版,书中收集整理了大量珍贵历史材料,并包括各行各业的历史统计图表等,是研究慈利县历史、了解慈利人性格的百科全书,对有兴趣的朋友非常值得细读。
接下来,和大家一起盘点《黄埔军校第十一期中的慈利人》。此次仅选取来自慈利的学员作为代表,同时也挑选前几届的慈利人供大家参考补充。
李秀青,湖南慈利人,生于1913年,别号昆治,籍贯慈利,所属部队为黄埔军校第十一期工兵队第十四教授班,学历为湖南广益中学,其他资料暂无记录。入校通讯地址:湖南长沙丰瀛里三十一号。
谭宝楚,湖南慈利人,生于1902年,别号徽珩,籍贯慈利,所属部队为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大队步兵第三队,其他资料暂无记录。入校通讯地址:慈利象耳桥邮局转。
杨国华,湖南慈利人,生于1905年,别号傅卿,籍贯慈利,所属部队为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大队第三队,其他资料暂无记录。入校通讯地址:慈利东岳观转。
朱亮华,湖南慈利人,生于1906年,别号意诚,籍贯慈利,所属部队为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大队步兵第三队,其他资料暂无记录。入校通讯地址:慈利溪口继禹甡号转李林溪。
发布于:天津市通弘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